您的当前位置:首 页 >> 生活百科 >> 饮食文化

饮食文化

药酒虽好,但不能乱泡乱饮

来源:南方日报 日期:2018-01-18

  酒,素有“百药之长”之称,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日趋增强,将中药与酒“溶”于一体的药酒成为家庭餐桌的常见酒类。经研究发现,少量饮酒可以提高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,少量饮酒能降低脂肪沉积引起的血管硬化、阻塞的机会。药酒还有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的功能,比如风湿、关节炎、腰肌劳损、跌打损伤等。但专家同时指出,药酒虽有许多优点,其中的酒精成分对一些疾患有害处,因此必须对症饮用,切莫乱泡乱饮,要随时掌握身体变化。

  药酒受众面广

  我国最古老的药酒酿制方是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《养生方》和《杂疗方》。从《养生方》的现有文字中,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六个,《杂疗方》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。古代东汉医圣张仲景就曾记载“瓜蒌薤白白酒汤”这一治疗心胸疼痛,血脉不通的经典药方,有些药酒还可以治疗某些方面的疑难杂症,比如风湿、关节炎、腰肌劳损、跌打损伤等。

  药酒是古代智慧的结晶,同时现代医学也对其功效给予了肯定,不少家庭也会根据药方购买药材在家里泡药酒。“中国药酒是中医的一部分,首先应保持它的传统性,也不能忽视它发展的一面,药酒受到消费者的欢迎,有自己的独到之处。”

  酒类品鉴专家、广东一线天酒总工程师赵志勇指出,一方面,药酒适用范围广,既可以治病防病又可保健养生、美容润肤,还可作为病后调养和日常饮酒使用而延年益寿,与其它酒类相比,药酒较其它剂型的药物容易保存且饮用方便,可一次购买药材制备后在较长时间服用。另一方面,药酒是均匀的溶液,单位体积中的有效成分固定不变,按量(规定饮用量)服用,消费者能有效掌握剂量,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,药物之性通过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,周流全身,能较快地发挥作用,一般比汤剂作用快4-5倍,比丸剂作用更快。“因为大多数药酒中渗有糖和蜜作为方剂的一个组成部分,具有一定的矫味和矫臭作用,因而服用时甘甜悦口,习惯饮酒的人喜欢饮用,即使不习惯的,因为药酒中和了药物的苦涩气味,所以大家也乐于接受,受众面较广。”赵志勇说。

  药酒应对症饮用

  但赵志勇指出,药酒虽有许多优点,但其中的酒精成分对一些疾患,如高血压、中风、肝肾系统疾病、糖尿病,以及湿疹等病有一定的害处,一些传染病如肺结核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不宜饮用,另外,发热性疾病,出血性疾病,也禁用药酒,因此必须对症饮用,切莫乱泡乱饮,要随时掌握身体变化。

  据赵志勇介绍,药酒的作用非常广泛,由于每种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药材,因此药酒的作用也因人而异,既有补益人体之阴、阳、气、血的补性药酒,也有驱邪治病的药性药酒,如以补虚强壮为主的养生保健美容药酒,主要作用有滋补气血、温肾壮阳、养胃生精、强心安神、抗老防衰、延年益寿;以治病为主的药性药酒,主要作用有祛风散寒、止咳平喘、跌打损伤、疏经通络、清热解毒、养血活血等。

  “药酒通常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,也有同时用于内服外用的。外用法一般按要求使用即可,但内服法必须注意服用量要适度。”赵志勇认为,在适用药酒时,应根据中医理论,进行辩证服用。尤其是保健性药酒,更应根据自己的年龄、体质强弱、嗜好等选择服用,最好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。若使用不当,易产生不良后果。服补益酒前,必须先弄清自己的体质状况,根据气弱、血虚、阴损、阳亏等不同情况选择服用,同时须掌握用量,注意禁忌。饮用药酒要根据人的耐受力,身体状况而定,一般每次可饮用10-30ml,每日早晚各一次,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而调整,总之饮用不宜过多,要掌握分寸,不宜过度。

  提及当下不少人在家里自制药酒,赵志勇表示,家庭自制药酒应遵循“主治明确、功能可靠、配方合理、药物易得、剂量准确、炮制有法、服用安全”,应尽量避免选用含毒性大的,药物一时难得的配方,必要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制服用。在服用西药时,应禁止饮用药酒,特别是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时更应注意,有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精神病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不得服用药酒。

  “目前餐饮行业泡酒鱼龙混杂,就是火眼金睛也难以辨识,这需要理性消费,辩证饮用。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与理性饮用相结合。”赵志勇建议,消费者应尽量饮用按一定标准生产的药酒,饮用正规企业生产的酒和药酒,同时也要根据配料说明与身体适应才饮用,也要根据建议饮用量饮用,切不可贪杯酗酒,伤身害体。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引导,加强管理,尽量避免餐饮行业自泡药酒或露酒销售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
 

分享按钮